当前位置:首页 > 银行 > 银行动态 > [142美金]142家中小银行大佬金陵论剑:Fintech助力银行业超空间跃迁

[142美金]142家中小银行大佬金陵论剑:Fintech助力银行业超空间跃迁

2019-02-16  来源:银行动态  点击:

【www.fxlll.com--银行动态】

  中小银行如何与Fintech竞合?Fintech于中小银行的运用现状如何?未来,Fintech还有哪些具想象力的跃迁可能实现?当一群银行行长与阿里聚首,一场“论剑”盛宴就此启幕


  文 | 《投资时报》记者 安喆


  金融科技or科技金融?


  也许,很难将它们区别清楚。但正是在Fintech(金融科技)的助力下,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以致中小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都在直面冲击。


  是对峙?


  还是竞合?


  是固守?


  还是转变理念与模式,实现中小银行与互联网高效性的融合?


  不容否认,在最近几年中小银行业绩、规模普遍高速增长的背后,如何更好地借Fintech之力实现弯道超车,正在成为它们当中大多数追求的目标。


  如何与Fintech相融合?Fintech之于中小银行体系内的运用现状如何?未来,Fintech在银行体系还有哪些具想象力的跃迁可能实现?11月23日,在由南京银行 牵头主办、142家银行董事长、行长参与的鑫合金融家俱乐部年会上,东莞农商银行行长刘晓东、贵阳银行副行长张伟、兰州银行行长助理何力、南京银行副行长周文凯、阿里云副总裁徐敏与主持人《投资时报》执行总编辑邓妍一起,分别从商业银行、Fintech公司视角,展开了一场“金陵论剑”。


  辩证看待Fintech的意义


  《投资时报》:谈到金融科技,能否从各位的切身感受具体谈谈,金融科技在驱动银行业务的发展方面,究竟起到了哪些作用?


  刘晓东:这个命题很重要,也是我们银行业的一个讨论热点,有三点感受共享一下。


  第一是银行需要作出改变。全球银行业面临经济周期、行业周期跟科技周期的叠加。所谓科技周期,就是银行业面临数据信息技术变革的新周期。最近几年来,金融科技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构建新的场景,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跟中介功能带来很多挑战。这些挑战为银行带来两点改变:一是改变了我们的客户,以前客户是被动地选择产品、选择服务,现在不一样了,客户可以主动选择产品、平台、渠道。应该说,银行业前所未有地关注客户体验。另一个改变,是对传统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改变,现在很流行的区块链、第三方支付等,其实都是我们去中心化的一个过程。传统金融机构的基础设施由以前以金融机构本体为中心,变成开放平等、扁平的,跟客户、跟企业更接近了。


  第二是推动银行发挥优势。货币银行学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有精准定格:商业银行最基本的功能是支付结算、金融中介。现在看金融科技进入较多的领域,无论是支付还是财富管理、网贷还是数据分析,其实都是银行的传统优势领域。我们着力从“降低客户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提升客户体验”三个切入点借助金融科技增强核心业务能力与优势。比如将社区商圈零售市场网格化,把一个社区当成一个网格市场,将零售客户、商户通过银行平台结合到一起,把银行的社区个人客户变成社区商户的客户,将商户的产品和服务通过银行平台直接连接社区客户,搭建更多场景,为个人客户的财富管理、生活金融和商户的支付结算、小额融资等服务在一个平台上完成。


  第三是助力升级银行管理。商业银行经常说要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其实,要真正做到差异化、特色化难度非常大。目前银行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内部流程的差异。利用大数据与智能化技术,实施风险资产管理与风险控制是重组优化商业银行的流程的核心,帮助银行机构增强竞争优势。


  此外,我们行利用大数据,搭建了风险数据集市,开发了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对信贷客户的风险信息自动抓获与推送,大大提升贷中与贷后流程的效能,很大程度上改善“贷款三查”短板。又如我们利用生物识别与智能化技术对后台授权授信、柜面和移动终端后台处理等进行集约化运营,大大提升内部交易效率,最终提高与客户交易速度,提升客户体验。


  金融科技的挑战要求银行需要为客户而主动求变,但无论做哪些改变,过程中我们都要发挥银行的传统优势,同时需要推动升级内部管理的技术。


  张伟:大家过去认识贵州主要是通过贵州茅台 ,这两年更多的声音是贵州的大数据。应该说贵州大数据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机遇。利用大数据东风,我们从总行层面将大数据运用和管理纳入到了整个战略布局中,并将自己定位为“打造特色化、区域性的大数据特色银行”。


  第二,我们在业务上更加注重线上和线下融合。大数据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我们的理解是催生“完全的变革”。变革的思维首先从思想、从整个传统建设上,发生着根深蒂固的变化。因此,我们紧密地围绕客户体验,更加注重客户服务,将线上线下和互联网企业融合,构建大数据特色。


  第三,我们更加注重场景和流量的建设。零售业务是大数据发展的主要板块,我们非常注重场景建设和流量入口,尤其是和互联网企业、平台共同构建场景和平台,通过场景的建设和流量入口,我们认识到,只有紧紧抓住账户的管理、风险的管理和客户的流量,核心竞争力才能凸显。


  第四,我们更加注重团队的建设。因为科技金融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我们前年成立了直销银行部,去年组建了互联网部和科技研发中心。通过建立专业化的团队、专注化的团队,来搭建平台,实现围绕场景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和交融。


  通过公司和零售业务双轮驱动,贵阳银行去年已经成为贵州省最大的金融机构,首次突围了工行、建行,发展成为贵州资产规模最大、品牌效应良好的区域性本土银行。


  何力:兰州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这一块,起步稍早一点,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请了很多BAT、知名互联网专家对全行的高管、中层进行“洗脑”。经过学习与思考,从董事会到经营层、到支行行长银行信息港,大家都统一了思想,深切认识到,传统金融必须要向互联网转型。之后,我们也快速融入到了互联网金融,也亲身体会到互联网金融,或者说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其一是支付结算方面的影响。随着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崛起,对传统金融的支付结算影响很大。


  其二是互联网融资平台,对传统金融融资业务,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其三是在IT基础架构方面。传统银行的IT系统架构也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应用发展的要求,未来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架构需要,将影响深远。


  其四是智能投顾。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银&行&利&率,无论是企业、个人阅读yinhang123.net,还是客户营销、风险管控以及反欺诈等方面,都让我们深深认识到它的作用。


  具体到兰州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实践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我们叫技术创新阅读yinhang123.net,就是利用互联网思维,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去优化、完善现有银行业务。比如2015年我们就推出了厅堂智能机器人,还可以直接“刷脸取款”、“指静脉取款”,同时在2015年我们也推出了智慧银行。


  第二个阶段—平台阶段。这个时期,我们大力实施平台战略,建立了大量互联网金融平台,包括e住e行房车生活服务平台、农村产权综合服务平台、互联网风险监测平台等将近20个互联网平台。


  平台做完后,如何让独立的各平台实现共享?目前我们做的是第三个阶段—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这个生态,我们认为应该包括平台体系、支付体系、终端体系、O2O体系和服务体系。我们应该是全国城商行里第一家做电商平台的。银行做电商银 行 贷 款,不是为了和阿里、京东竞争,而是为客户服务。电商平台建好后,未来我们将打造350家便利店,实现社区银行和便利店融合的模式,进一步增加客户黏性。


  周文凯: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对Fintech有一个认识。Fintech对银行业的影响是颠覆性、革命性的;同时要认识到,银行业的本质是服务客户、控制风险,这一点根本,并没有被颠覆掉。


  从南京银行的实践来讲银&行&利&率,我想举四个小例子。


  第一个,我们引入了很多的技术和数据,比方说人脸识别技术,以及其他生物识别的技术,包括对身份、学历信息的认证,以及对欺诈侦测等很多问题的技术和数据应用。这些引进,让我们有能力在客户不见面的情况下,既把业务做好,又能控制风险。


  第二个是统一支付平台。我们把这个功能植入到大互金平台上阅读yinhang123.net,输出我们的账户和支付能力,这种输出不再受物理网点的限制。如果没有Fintech,是做不到的。


  第三,我们自己建立了大数据平台—新航标,收集了几十种内部和外部数据。这些数据应用到贷后预警等方面后,让我们得到了很大提升;此外,这些数据分析运用到员工的行为管理、合规性管理、操作风险的管理后,也让管理方式不一样了。


  第四,对传统网点的改造。传统营业网点,我想不会消亡,但一定会变化。变化的一个趋势,就是可以做更有附加值、更复杂的事情。我们的设备会更加优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支撑能力会进一步显现,这都有助于对传统网点的改善、改变。


  这四个小例子都反映出一个问题,我们要用一个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平台,要积极拥抱金融科技,积极改造我们的业务模式、服务模式,这才是今天Fintech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意义。


  金融与科技的三大交集


  《投资时报》:说到金融科技,我们都会联想到国内的BAT三大巨头,徐敏能否从阿里金融云的角度,分享Fintech到底可以对银行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徐敏:首先祝贺南京银行的“鑫云+”平台顺利运行银行信息港,这是除网商银行等互联网银行之外第一家完整使用互联网技术的互联网金融核心平台银 行 贷 款,这一点也使得我对于南京银行的科技实力、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和掌控能力都很钦佩;这个平台是Internet Native、Data Native、Cloud Native银行 贷款—利 率 ,“既严谨又开放”、“既强大又普惠”,它已经成为中国金融行业互联转型的一个标杆。


  说到Fintech,在阿里内部,我们有一个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判断一件事情时我们要分清楚它是目标还是结果,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是结果,而不是目标。我们看到Fintech今天在金融零售行业的使用已经非常丰富、非常好,原因是消费者个人行为已经在线化、数据化了,所以可以应用Fintech技术,让它跟金融结合在一起,所以Fintech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另一方面,还有一块很大的蓝海,或者是处女地,就是企业的互联网化才刚刚开始。贵州茅台 正在用互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做到对每一瓶酒的追踪,中石化、中信集团等很多企业也都在做互联网化。我认为产业端的互联网化即将到来,这一块是蓝海,而且这一端互联网化并不容易。我一直认为本文来自:银行信息港,产业互联网化过程中,金融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不光提供金融支持,还可以提供技术引领的支持。


  具体到金融科技方面,或许在以下方面发生一些交集。


  第一点是数据。今天,银行已经可以借助外部数据来丰富客户画像,南京银行、贵州银行、兰州银行也都在创造场景把数据拿回来。其实银行内部数据中还有大量的金矿没有挖掘出来,我很期待阿里云跟银行合作,把内部所有信息数据化,看看哪些数据是金矿还没有被挖掘。


  第二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这个名词出来很久了,但到最近才火起来,原因是什么?因为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几个要素。一是大量数据原文,没有数据就没有人工智能,不谈数据的人工智能都是耍流氓。二是要算力,云计算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大量价格便宜量又足的算力。三是场景。如果没有场景驱动,人工智能很难成为一个产业,而今天互联网产业爆发,让很多人工智能场景变现。第四就是人。人工智能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我们阿里云的同学,可以跟南京银行一起来做反欺诈风控;再如智能客服。呼吁鑫合联盟增加一个智能客服联盟,通过机器人完成80%以上的客服问答需求,如果搞不定,再由人工完成。


  另外还有一个方向挺有意思。我们认为,支付一定要往前移,嵌入场景,而且是把风控带过去、把数据带回来。我们最近的尝试方式是什么呢?我想争取能把天猫这个中国最大的消费金融场景,通过像南京银行牵头组建的鑫合联盟这个入口,将银行金融产品带进去。我们正在跟南京银行的团队对接银行信息港:,未来也欢迎各家银行一起来参与,一起享受中国最大的消费金融场景,过程中把支付能力、风控能力、数据能力、客户体验做起来。


  进入竞合关系新阶段


  《投资时报》:某种程度而言,Fintech是帮助中小银行弯道超车的一项利器。不知各位所在银行,目前在Fintech技术采用方面以及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方面,都有哪些进展?


  周文凯:广义上讲,银行早就是个Fintech公司了,因为银行对科技的应用非常早。只是近几年随着Fintech技术的发展,银行的金融科技技术显得越来越传统,保密性的要求导致我们无论从网络还是技术处理上,都希望封闭。但现在互联网时代要开放,这是两个不同的思路。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公司这十多年来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一开始的合作到后来的竞争银行信息港,到现在进入竞合关系的新阶段。所谓“竞合”,是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但我认为还是以合作为主,银行与互联网公司两者是优势互补的关系。从两者各自的优势看,商业银行资金成本较低,风险管理经验丰富原文,在提供大额和中长期贷款方面具有优势;互联网公司流程简单快捷,客户体验较好,应用场景丰富,在规模批量和信息搜集处理方面优势明显,更擅长提供小额、小微贷款。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冲击着中小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中小银行按照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很难与互联网金融抗衡。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转变经营理念与模式,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在资源、数据处理、技术、产品等方面的合作共享,实现中小银行稳定性与互联网高效性的融合。


  南京银行秉持着主动拥抱互联网金融的想法,十年来一直主动、积极地开展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近期被金融同业、媒体、投资机构广泛关注的与阿里云、蚂蚁金服的合作就是一个例子。通过合作,提升了我们自己的IT建设水平,为客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在业务合作层面,我们在消费信贷、线上贷款等领域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主动寻求与互联网公司开展深度合作的同时,南京银行也非常重视与同业间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寻找业务发展的新渠道、新契机。南京银行作为“鑫合俱乐部”的发起行,期望通过这样一个组织让中小金融机构更好地抱团取暖、协同发展。2016年我们成立了鑫合易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一年来,成功推出了鑫E家同业合作平台,目前已经有近200家金融机构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业务报价、交易,成交金额超过1200亿,获得了同业的好评。我们期望通过多方的合作,将鑫E家平台,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互联网同业合作平台。


  何力:随着银行向互联网金融转型,技术瓶颈表现得非常明显,有了“鑫云+”平台之后,如何共享,是下一步要探讨的事情,不是说每个银行都能做出这样的平台,这和人才、技术储备、资金实力都有关系。


  最近几年,我们与阿里、腾讯、华为,以及其他一些互金公司,都展开了非常全面、深度的合作,尤其在大数据应用这一块,基本上我们的信贷部门、审批部门、调查部门,都会用已经有的互联网大数据风险监测平台先做分析,这相比传统的调查,提升了很多银&行&利&率,对风控的作用非常大。


  今年基于人工智能这一块,我们还推出了全行企业级知识图谱平台。在营销和风控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和应用,对业务转型和业务风控的把握,以及成本的降低效果非常明显。


  张伟:我从业务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贵阳银行的科技金融技术主要从内外两个角度来开展。内部,通过科技金融,在业务和风险管理,包括信息的孤岛层面,进行了有效整合。我们自己从内部数据的挖掘和内部管理的提升出发银行信息港,建立了两个系统:一是数据仓库,成为管理的驾驶舱;二是针对全行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建立了数据铁笼。这个铁笼用来干什么的?就是对全行所有交易进行监测、监控,包括对人员、服务的监控,全部用数据来说话。


  第二,通过科技的推动,引入了阿里等很多前端的互联网平台,并与它们进行合作。基于贵州省的开放数据,我们研发了两个体系:一是贵阳要建设中国的数谷,我们为此推出了“数谷E贷”,开发了线上化的快速审批产品,上线一年来运行效果良好。这使得传统的小微业务成本大幅降低,风控逐步优化;二是我们和互联网平台合作,支持“货车帮”发展银&行&利&率,运用互联网技术,面向全国的货车司机(这些司机对于传统银行来讲,是不可能去涉足的客群)原文,通过线上化服务,向货车司机提供金融服务。下一步我们将努力通过B端、C端的整体融合,来聚焦发展。


  刘晓东:从国际角度看,银行跟科技金融公司的合作有三种:一是股权投资收购一些科技金融、金融科技公司;二是组建银行系的金融科技公司;第三种就是像南京银行跟阿里这样,展开深度的合作。


  由于国内监管环境不一样,合作方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种是银行引入金融科技公司的科技产品;第二种是银行购买金融科技的服务;第三种是两者深度合作。


  我们行跟金融科技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利用云技术,在上海构建了数据级异地灾备,使得异地灾备的运营成本、人力成本和管理难度下降,管理能力提升;二是跟金融科技公司共同搭建获客平台,对一些符合监管要求与风险标准的客户进行网络小贷的发放;三是参与金融科技公司成立的普惠金融资管计划,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合作;四是购买征信数据,借助金融科技公司技术挖掘行内的客户数据,包括构建客户画像,提升精准服务能力。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中小银行机构跟金融科技的合作都是开放的,空间很大。


  还有哪些脑洞可以打开?


  《投资时报》:阿里目前在Fintech方面,主要能向银行提供哪些服务?未来银 行 贷 款,还会有哪些新的发展方向?


  徐敏:今天来看,银行转型一般都围绕五个方面展开—技术平台、应用系统、场景合作、数据智能和运营,阿里会在这几方面都着力。技术就不细说了,关键是强调平台的稳定性以及未来承载技术创新的可能性。应用系统方面,我们主要帮助银行进行分步式改造,使得银行系统能具备像互联网一样的爆发力。第三点是场景,已有很多合作。第四点是智能。举个最新的有意思的例子,上周我们一个团队花了一周时间,帮一家保险公司将所有数据做了一个大图谱,结果发现了5个“黑”保险经纪人。如果用这个模型来做银行的贷前、贷中、贷后管理,会很有帮助。第五点是运营,例如客服方面的智能化、社交运营方面的优化等。


  大家都认识到大数据在银行经营决策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但今天大部分银行对大数据的应用还不够,在决策中的权重也还不够。有几个工作可以加强:一是数据的获取yin—hang—123—net,目前大家主要在买数据,但最好方式是通过金融产品与场景的结合,从场景中获得第一手数据;二是数据的打通,形成新的customer single view,这一方面,阿里巴巴正在将自用的数据模型One Data在零售行业开放,我们后面也会引入到金融行业;三是数据和流程的结合,目前的信贷审批流程也好、服务流程也好,人在其中的因素还太大,通过数据模型的调整或许可以高效实现转变。


  人工智能,我习惯称为数据智能,在金融的普及也在加速。我们今天可以首先在一些金融主产品流程之外的配套服务方面试用起来,例如智能客服、智能投顾、智能营销推荐等,有条件的银行可以在信贷管理、风控领域开始应用。


  支付领域的新技术,包括通过云计算支持更海量的支付交易量、人脸识别、关系图谱、设备数据采集等,可以提升加强安全等级或者客户体验。


  金融业务互联网化后的安全会变得复杂。我们可以帮助客户来做APP的安全加固,发现可能的漏洞;对全系统做安全检测;以及可以把阿里巴巴的防DDOS能力嫁接进来;在做业务推广时,还可以提供防止薅羊毛的安全服务等等。


  总结一下,现在外部世界的变化已经在倒推金融行业去使用新技术,阿里金融云这方面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南京银行的合作是我们技术对金融行业的一次集中输出,后面我们也将通过“鑫云+”平台或其他方式与更多银行合作。


  舒展Fintech的想像翅膀


  《投资时报》:如果给您一对想像的翅膀,您会如何展望未来银行与Fintech的融合?


  刘晓东:国际金融科技界有这样一个观点:中国曾经失去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机会,但在未来的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中国一定会成为重要角色。商业银行在科技周期中要拥抱金融科技,坚守传统优势,把短的补好,把好的做强,开创新的格局。


  张伟:大数据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大数据的运用是万万不能的。希望大家一起拥抱互联网,通过阿里云、鑫云+、贵阳云,共享互联网开放平台,让普惠金融更加普惠。


  何力:未来银行应该和金融科技公司肩并肩、手挽手,优势互补,发挥各自优势,把银行发展得更好。


  周文凯:面对不断变革的技术形势,商业银行要坚守金融本质,拥抱金融科技阅读yinhang123.net,谋划新金融,创造新格局。


  徐敏:在人类面前,人工智能还只是孩子;但是在未来面前,我们都还只是孩子。银行的明天一定会跟今天大有不同,我们一起往前走。


  《投资时报》:2016年英国的竞争和市场委员会(CMA)开始主导了一个计划—Open Banking,其主旨是对数据进行整合和共享,鑫合联盟或许可以对这一模式好好研究一下。


  回到今天的主题。面对一个颠覆性、变革性的时代,祝愿现场的各家银行能在“鑫云+”这样广阔的互金平台上银行信息港,全身心拥抱金融科技本文来自:银行信息港,以新的金融科技来改造业务模式,期待能从鑫合联盟一百多家中小银行成员里,看到新兴的独角兽崛起。


  


本文来源:http://www.fxlll.com/yh/40119/

转载申明:利率查询网_银行存款利率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搜索

推荐阅读

一周热门
生活服务